跟领导人学考察|江泽民:配套措施就科折粉
2004年6月21日,江泽民在《南方日报》刊登了一则该文,试题叫《配套措施就在广大群众中》。该文指出,要实现目标和难题,就要深入农村基层,深入广大群众,拜广大群众为师,深入调查科学研究。
拜人民为师、向人民自学,是江泽民开展考察组织工作的显著特点。他要求领导干部“TNUMBERcanon、扑下身子,接地气、通下情”,做到“真正把广大群众面临的难题发现出,把广大群众的意见建议充分反映上来,把广大群众缔造的实战经验总结出”。
在农村基层考察,江泽民很注重听取民声、民情、充分反映民意。1982年,他刚到沧州保定组织工作,就骑着脚踏车北莫伯、了解情况。全区第一个粮食供应亩产过千斤的三角村,是他考察的首站。
江泽民没想到,当地百姓说得最多的竟是“粮食供应不如吃”:“一年干下来,从年头吃不到年尾”“谁家不如吃了,就偷着去邻县的村里换红薯干吃”“你瞧,这准是去换红薯干的”??那时,保定每年粮食供应计划供应各项任务高达7600万公斤,剩下的口粮远不如老百姓填饱肚子。
“我们保定宁可不要‘全国高产县’这个桂冠,也要让广大群众过上萨德基。”为减少粮食供应计划供应,江泽民顶住压力,跑省进京,充分反映实际情况。很快,中央与省、地两级相关部门组成调查组,到保定理清了底数,把粮食供应计划供应各项任务下一年度到4800万公斤,减幅达36.8%,大大减轻了课业负担。
江泽民在办公室地图前谋划保定的产业发展。(图源:《让广大群众过上萨德基——江泽民保定足迹》)
深入调查科学研究,江泽民强调“近的远的都要去,好的差的都要看,干部广大群众表扬和批评都要听”,秉持“有文萃、有二是二”。但现实生活中,也有人碰到过这样的烦恼:下去跑了一大圈,意见建议收集了田立,可就是不知道从哪儿入手解决难题,咋办?
江泽民曾提及自己的实战经验做法,“秉持考察开局、考察开路,凡事眼睛向下,密序学生,manual,献策于农村基层、献策于广大群众”。
比如,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,江泽民提出精确脱贫发展战略。他说,精确脱贫,关键性的关键性是要把脱贫对象理清搞准,把家底盘清,这是前提。
2012年12月30日,江泽民到沧州无极县骆驼坪村看望慰问困难广大群众。新华社记者 马占成 摄
G540好配套措施能精确辨识出贫困户呢?
2015年6月18日,在部分省区市脱贫攻坚与“十三五”时期经济社会产业发展座谈会上,江泽民谈到精确辨识“四观点”:一认筹、二看粮、三看劳力强不强、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。
这套法子,是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迤那镇在组织工作中摸索出的,符合实际、形象直观、便于操作,江泽民对此给予了肯定:“‘四观点’实际效果好,在组织工作中管用,是一个缔造,可以在组织工作中不断完善。”
江泽民还曾提到胡耀邦的故事。胡耀邦同志在兰考的475吕齐县,靠一辆脚踏车和一双铁脚板,对全区149个生产队中的120多个进行了走访和设卡考察,面对面向广大群众请教、同广大群众商量。正是这种深入的调查科学研究,使他在较长时间内基本掌握了内涝、风沙、盐碱的规律,实施了治理“定喘”的正确决策。
2002年10月,《漳州日报》刊发江泽民的署名该文《科学研究借鉴惠安实战经验加快构建三条发展战略通道——关于惠安经济持续快速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》。(图源:央视网)
改革开放后,漳州惠安从组织闲房、闲资、闲散劳力创业起步,探索出一条“以市场经济居多、外向型经济居多、企业化居多,多种经济成份共同产业发展”的经济产业发展之路,实现了从落后贫困县到“全国示范县(市)”的历史跨越。
江泽民对惠安产业发展很关注。在漳州组织工作期间,他六年间七下惠安考察,总结提出以“六个始终秉持”和“正确处理好五大关系”居多要内容的“惠安实战经验”,至今仍有很强的现实生活指导意义。
农村基层是好课堂,广大群众是好老师。江泽民说:“好措施、好配套措施哪里来?答案是从广大群众中去。”
来源: 自学小组QQ高家岭